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
章节名称: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到中医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影响,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增强专业自信,践行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培养医学人文素质、职业自豪感、职业胜任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本知识点在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神的内容中,本知识为精气神的整体介绍,包括精气神的概念、功能以及精气神之间的联系。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通过深入挖掘中医精气神理论蕴含的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时政内容,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医精气神理论的理解,小组讨论设计与精气神相关的理论和临床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
教学过程:
一、在讲述“精气神的概念”时,引入其理论蕴含的哲学思想,彰显中医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精气神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首见于《道德经》,在《周易》《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等各家论著中均有记载。气是我国古代文人、道家对宇宙、对生命的感知和认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基于道论而形成的,属于描述世界本体的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两汉时期,精气学说逐渐发展为“元气一元论”。神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占星术和古代天文学。古代哲学中的神,指宇宙的主宰及其规律,是天地万物神秘难测的自然变化现象。

二、在讲述“精气神的功能和作用”时,引证《黄帝内经》相关养生的条文,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加深学生对中医精气神理论的理解。
引证《黄帝内经》相关养生的条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等,并结合神经干细胞-针刺-脑病等现代科学研究与中医“精气神”理论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中医精气神理论的理解。

三、联系时政,阐述“精气神”中内含的文化自信,“民族精气神”彰显出的文化软实力。
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特别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正是我们当前需要的精气神,引导学生理解“精气神”中内含的文化自信,“民族精气神”中的文化软实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从而更好地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中国精神,使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尽显浩然之气,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


四、小组讨论,探究精气神之间关系及其临床运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从中医的角度看,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临床上有怎样具体的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此问题,使学生树立专业自信,体会中医特色和中医思维。
思政点睛:
通过深入挖掘中医精气神理论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引证《黄帝内经》相关养生的条文,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加深学生对中医精气神理论的理解。同时联系时政,阐述“精气神”中内含的文化自信,“民族精气神”中彰显出的文化软实力。小组讨论设计与精气神相关的理论和临床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培养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仁爱之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卜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