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第二课堂)
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在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传承名中医药文化思想,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充分融合。
(2)思政目标:以中医楷模为引领,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医学事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培养他们的医德医风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楷模精神。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以中医药传承精神的当代内涵为切入点开展新安书院第二课堂教学,阐释经典理论的传承性与当代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思维方式,以中医楷模深刻的睿智、广阔的人文视野、丰富的善意与诚意为典型事例,突出医学人文品格在当代传承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培养学生时刻牢记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以新安书院为载体,以新安讲坛为依托,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将中医药经典文化和楷模精神融入思政课,推进文化育人体系化。组织楷模进班级,融入实践第二课堂,开展“学楷模、做名医”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近楷模、了解楷模、感悟楷模,使楷模精神从抽象化转向具象化;同时,融入网络、新媒体,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新媒体互动促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良医大家的历史担当。
教学过程:
(1)引入: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更令人感动的是,一批批中医药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和职业精神。课前以新冠疫情时期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结合身边的所见所感,让学生参与使其“有话可说”,并适时加以引导,充分将思想政治培养灵活地融入课程教学。


(2)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中医抗疫优势,以安徽亳州驻点中西医集束化治疗方案(亳州方案)为例。抗病毒采用 a-干扰素+阿比多尔,中医根据“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未病”理论,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理念,制订了抗感1号、2号,清肺排毒1号、2号、3号、康复1号、2号协定方,结合华佗五禽戏、耳穴埋豆、情志及饮食调摄,贯穿于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
108例在亳州驻点22天,战果如何?10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痊愈出院
病人零病亡、零转重、零回头,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医药治疗率98.98%,平均住院日14.0天,平均住院费用:8408.77元,中西医集束化治疗起到了减轻症状、防止转重、加速痊。 
(亳州新冠肺炎患者案例:入院时) 
(亳州新冠肺炎患者案例:出院时)
(3)邀请抗疫楷模——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童佳兵到课堂,开展“学楷模、做名医”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近楷模、了解楷模、感悟楷模,使楷模精神从抽象化转向具象化。
思政点睛:
以中医楷模抗疫精神为契机,将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现代表达形式。把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与思政课教学主题实现话语转换,以话语能力带动育人能力的提升。
(王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