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中医临床安全,离不开反复演练,问诊实训因此成为教学的核心环节。过去,或请标准化病人还原病例,或让学生分饰医患,在模拟情境中练习沟通与应变。可惜“师带徒”式训练次数有限,学生难以巩固技巧,问诊常止于背诵条文;一旦面对真实患者,便容易卡壳,甚至心生畏惧。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携手智慧树共同发布全国第一个中医类的问诊助手「AI中医诊室」,将鲜活病例还原成“AI陪练”,让学生以更低成本、更高频次的模拟病例反复练习,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的指导下,有效锻炼学生的问诊逻辑与辨证思维,提升语言技巧与人文沟通,提高心理阈值并缓解临床压力。

「AI中医诊室」以AI技术为桥梁,以整体观整合四诊信息,用辨证逻辑动态提示追问,构建出高度仿真的临床场景和模拟病人,让学生在“天人—脏腑—证候”链条中反复演练,精准捕捉主症兼症,快速提升中医问诊能力。这种沉浸式交互让中医思维与问诊技巧不再停留于课本,使中医临床教学成为可感知、可复盘、可量化的能力跃迁,开启了中医教育的新纪元。
“AI中医诊室”提供了以下创新的解决方案:
高度仿真的问诊场景
AI中医诊室已搭建了高度仿真的“咳嗽、发热、腹痛、咳血”四个核心训练场景,其中“咳嗽训练”场景已正式开放。
在“咳嗽”场景中,学校从医院找到了一个真实的病例,并由智慧树写入AI,由AI扮演一位81岁的男性老人,主诉为咳嗽。学生需要基于这条主诉,从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等方面进行询诊。
AI患者有强大的灵活应对能力,会在病例范围内做出回应并适度发挥,模拟出真实的病症表现,并还能根据学生的问诊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仿佛真实患者一般。

线上问诊操作流程
智能辅助与即时反馈
AI中医诊室的另一个亮点是其智能辅助与即时反馈功能。在每一次问诊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询诊进度】和【询诊小结】。系统会自动提示学生:哪些关键信息已经覆盖,哪些内容可能遗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纠偏。

【询诊进度】和【询诊小结】
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中医诊疗的思维模式与问诊逻辑。
标准化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学徒式教学不同,AI中医诊室采用了系统化与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每个训练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涵盖了中医诊疗的各个方面。
从现病史到既往病史,从一般情况到主诉询问,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每完成一次练习,系统都将对学生练习过程进行打分,学生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问诊水平并逐步掌握诊疗的精髓。这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数据驱动的教学优化
AI中医诊室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系统会记录学生在每一次问诊训练,并根据学生的问诊内容智能总结出报告,学生可以从这份报告中了解自己当前的围绕病情的询问能力以及条理性重点的把握程度,有的放矢的改善自己的问诊技巧。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这些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问诊进度报告
AI中医诊室的推出,不仅提高了医师培养的效率,还提升了医疗安全性。也辅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中医诊疗的思维模式与问诊逻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也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教学依据。
面向未来,智慧树将持续推进大模型与专业课程深度耦合,把学科大模型的能力精准下沉到更多的细分赛道。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医师,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引用智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