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首页 >> 药物化学 >> 教学资源 >> 正文

课程大纲

发布日期:2024-04-18    作者:        点击: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学院审定         教务处印发  

二〇二二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药物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

Medicinal Chemistry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

学分

5.5

总学时

56

理论学时

48

实验(实训、见习)学时


自主学习

8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

药物设计学制药工艺学药理学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熟悉药物研究方法,了解药物研发过程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药物化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探索、创新精神等素质。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型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熟悉典型药物的构效关系和合成等知识了解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协作学习能力通过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无间隙的师生互动,训练学生沟通技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

思政目标:通过言传身教,学生潜移默化理解科学家精神,树立创新、求实、严谨、协同的精神,培养良好的药德药风。

二、选用教材及教学资源

1.选用教材

药物化学》,第四版尤启冬化学工业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目

新药研发案例研究》,白东鲁 沈竞康化学工业出版社

创新药物研究基础与关键技术译丛--实用药物化学》,李杰,化学工业出版社

3.其他学习资源

1)《药学进展》,ISSN1001-5094,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2药学学报》,ISSN0513-4870,中国药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3药物化学张艳春智慧树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熟悉:

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药物的来源及分类

了解

药物化学发展简史及我国药物化学事业的成就

药物化学发展的新方向

【教学内容】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

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和成就

四、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

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

先导化合物优化中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常规方法和途径

了解

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组合化学、反义寡核苷酸、综合技术平台在先导化合物发现中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

一、药物的宏观性质

二、药物的微观结构

第二节 苗头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

一、苗头化合物

二、先导化合物

三、苗头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的产生

四、候选药物

第三节 药物分子的修饰和优化

一、药物分子修饰和优化的目的

二、药物分子修饰和优化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 定量构效关系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4学时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

【目的要求】

掌握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和构效关系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典型药物地西泮、奥沙西泮、唑吡坦、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掌握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临床用途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的合成

熟悉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

了解

巴比妥类药物的合成通法、普卤加比的合成及GABA类似物的研发思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一、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及分类

二、苯二氮类催眠镇静药

、非苯二氮GABA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第二节 抗癫痫药

一、巴比妥类药物

二、巴比妥类的同型药物

三、二苯并氮杂

四、GABA类似物

五、脂肪酸类

、其他结构类药物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5学时

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

【目的要求】

掌握

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结构类型,吩噻嗪类药物的发现发展、结构衍生的思路和构效关系。掌握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和苯酰胺类中典型药物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临床应用和合成。掌握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开发思路。

熟悉

抗抑郁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设计思路和发展;吩噻嗪类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方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不足。熟悉氯氮平、阿米替林、马普替林和吗氯贝胺的结构、名称及合成。

了解

吩噻嗪类药物的体内代谢;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理;了解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典的抗精神病药

一、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二、吩噻嗪类

、硫杂蒽类

四、丁酰苯类及其类似物

五、苯甲酰胺类

、二苯二氮类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

一、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多靶标药物设计”

三、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

第三节 抗抑郁药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四、新发展的抗抑郁药

第四节 抗焦虑药和抗躁狂药

一、抗焦虑药

抗躁狂药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5学时

非甾体抗炎药

【目的要求】

握: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吡罗昔康德结构、名称、性质及用途;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的合成路线。

熟悉:

阿司匹林结构修饰的思路,贝诺酯设计的原理;熟悉羟布宗、甲芬那酸、萘普生、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的结构、名称及用途;熟悉芳基烷酸类的构效关系。

了解:

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的研究进展及主要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一、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和炎症介质

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靶点

解热镇痛药

一、苯胺类

二、水杨酸类

三、吡唑酮类

非甾体抗炎药

一、非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

二、选择性的环氧合酶-2抑制剂

痛风治疗药

一、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三、急性痛风期治疗药物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4学时

第十 抗变态反应药物

【目的要求】

掌握

经典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典型药物曲吡那敏、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西替利嗪、赛庚啶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作用。非镇静类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设计思路及代表药物。

熟悉

组胺H1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曲吡那敏、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的合成路线。

了解

过敏介质与抗过敏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抗变态反应药物

一、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二、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三、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第二节 过敏介质与抗过敏药

一、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

二、过敏介质拮抗剂

三、钙通道阻断剂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4学时

第十 消化系统药物

【目的要求】

掌握

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掌握典型药物赛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作用。质子泵抑制剂结构分类及代表药物

熟悉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的合成路线。不可逆型质子泵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前药循环概念,理解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胃动力药与止吐药的代表药物

了解

过敏介质与抗过敏药。

了解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溃疡药物

一、H2受体拮抗剂抗溃疡药物

二、质子泵抑制剂

第二节 胃动力药和止吐药

一、胃动力药

二、止吐药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4学时

第十 抗高血压药物和利尿药

【目的要求】

掌握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血压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掌握该系统中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过程掌握钙离子拮抗剂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性质和作用;掌握典型药物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维拉帕米的合成路线。

熟悉

抗高血压药物按照作用机制不同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的名称与结构。熟悉利舍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氯沙坦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了解:

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靶点;非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

一、交感神经药物

二、血管扩张药物

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第二节 利尿药

一、碳酸酐酶抑制剂

二、Na+-Cl-协转运抑制剂

Na+-K+-2Cl-协转运抑制剂

四、阻断肾小管上皮Na+通道药物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4学时

第十 抗生素

【目的要求】

掌握: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结构特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掌握耐酸、耐酶、广谱青霉素的结构特征及设计思路;掌握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克拉维酸、舒巴坦、氯霉素的结构、名称、性质及用途;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差异及对不稳定性的影响。红霉素的化学不稳定性及红霉素衍生物的设计思路。

熟悉:

青霉素、头孢菌素的构效关系;熟悉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物及生物学特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代表性药物的名称、性质及用途。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基本结构特征及代表性药物的名称。

了解:

了解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的合成;了解碳青霉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及进展;了解氯霉素的构效关系。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改造。了解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失效的原因及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青霉素类

三、头孢菌素类

四、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第二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四环素和盐酸多西四环素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链霉素

三、卡那霉素及其衍生物

四、庆大霉素及其衍生物

新霉素类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二、红霉素及其衍生物

三、麦迪霉素及其衍生物

四、螺旋霉素及其衍生物

第五节 其他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及其抑制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的药物

二、氯霉素及其衍生物

三、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自学)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6学时

第十 合成抗菌药

【目的要求】

掌握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通式及代表性药物的名称与结构;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的作用机制和代谢拮抗的定义;SMZTMP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构效关系;掌握典型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用途及合成。康唑、克霉唑、特比萘芬的结构、名称及用途;掌握异烟肼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合成;掌握利福霉素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熟悉对氨基水杨酸钠、盐酸乙胺丁醇的结构、名称及用途;掌握氟康唑的合成。氟熟悉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及各类主要代表药物。

熟悉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过程,磺胺增效剂溴莫普林、四氧普林、美替普林的结构和用途;熟悉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类型、作用机制及稳定性; 熟悉链霉素的结构特征及不良反应。

了解:

喹诺酮类的发展过程、各代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抗结核类药物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成抗菌药

一、磺胺类抗菌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三、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

一、合成抗结核药物

二、抗结核抗生素

第三节 合成抗真菌药

一、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二、唑类抗真菌药物

三、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四、其他抗真菌药物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5学时

第二十 抗肿瘤药物

【目的要求】

掌握

烷化剂按照结构的分类;掌握干扰DNA合成药物的分类及设计原理;掌握苯丁酸氮芥、美法伦、氮甲、环磷酰胺、顺铂、白消安、卡莫司汀、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巯嘌呤、多柔比星的结构、名称、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掌握环磷酰胺、卡莫司汀、氟尿嘧啶的合成。    

熟悉

各类烷化剂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熟悉干扰DNA合成药物的作用机制;熟悉阿霉素表阿霉素的结构异同及与毒性的关系。熟悉抗有丝分裂药物长春碱类、紫杉醇、伊马替尼的构类型及用途。

了解

作用DNA拓扑异构酶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代表药物;了解5-Fu的结构修饰了解抑制微管蛋白的药物和基于肿瘤信号传导机制药物的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接作用于DNA药物

一、烷化剂

二、金属铂络合物

、博来霉素

四、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干扰DNA合成药物

一、叶酸拮抗物

二、嘧啶拮抗物

、嘌呤拮抗物

作用于结构蛋白药物

一、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

二、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

肿瘤信号通路抑制剂

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多把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其他抗肿瘤药物

一、蛋白酶体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时安排:理论:6学时


四、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均采用形成性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各教学评价环节成绩占比

评价环节                                                                                                                                                                                                                                                                                                                          

占比(%)

1.考勤

5

2.线上自学

15

3.互动学习(讲新药故事)

20

4.期末考试成绩

60




五、其他情况说明(黑体小四号)



安徽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4300号  电话:0551-68129004,68129026  传真:0551-6812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