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中医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评价项目分值比例及评分标准

发布日期:2023-11-16    作者:        点击: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中医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评价

项目分值比例及评分标准

                  教学对象:20级国贸2班   学时:64

 

1、100分制计算,形成性评价项目占总评分40%,包括:

考勤成绩占4%(见智慧树翻转课APP“成绩管理”),慕课总成绩占16%(包括3部分,即慕课平时成绩分占8%,慕课章节考试得分占1.6%,慕课期末考试得分占6.4%),4次自主学习得分占16%(每1次自主学习得分占4%),班级特色自主学习项目得分占4%:如线上课自主学习、课堂问答等。

 

2、形成性评价各项目评分标准:

1)慕课总成绩:包括慕课平时成绩分占8%,慕课章节考试得分占1.6%,慕课期末考试得分占6.4%这3部分成绩,均由智慧树慕课平台自动计算得出。

2)4次自主学习评分标准(附下页):按此标准计算每组自主学习成绩。每位小组成员的得分,教师可根据本组PPT记录的组员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表现情况,在小组成绩基础上增减。

3)班级特色自主学习项目评分标准:包括线上课自主学习、课堂问答等。班级特色自主学习项目有几项,就把每项成绩加在一起除以几,即为班级特色自主学习项目总分。

课堂互动:任课老师收集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次数。满分以100分计算,>=10次,100分;<10次,80分,0次,0分。

线上课自主学习作业评分标准:每一次线上课自主学习每组必须有评语。满分以100分计算,各组按质量高低在85~100分之间给分。所得的每组得分即可作为组员得分,也可根据组员上课表现,在小组平均分上增减分数(如学委、组长等工作贡献度大的学生可适当加分,平时提问回答不佳者可减分)。

4次自主学习都有评分标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将问题和研讨结果制作PPTPPT中还应包括组员自我评价和组员的发言次数。由组长上传,老师批阅。

中基部分

自主学习问题(共25分)

1、从自然界六气的特点类比理解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思考身上有哪些症状会认为是感受湿邪呢?同时也说说感受六淫其他邪气的表现。(8分)

2、不同情志刺激可伤及何对应脏腑?引起怎样的气机紊乱?七情内伤最容易伤及哪三脏?列举一些七情内伤伤了五脏的例子。(8分)

5、知足常乐、阳光自信、小肚鸡肠、拼命三郎、前怕狼后怕虎……,说说哪些个性会有健康隐患,为什么?你有什么健康秘诀呢?赶快分享下吧。(9分)

 

评分标准:

1题:回答湿邪病症特点。回答要全面。(4分)其他六淫邪气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介绍其病症特点,但就介绍的那一种病邪而言回答要全面。(4分)

2题:列举七情内伤损伤五脏的例子。至少举出3个例子,少于3个扣2分,答错1个扣2分。(8分)

3题:哪些个性会有健康隐患?从七情内伤损伤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考虑。(5分)你有什么健康秘诀呢?(4分)

 

中诊部分

自主学习问题(共25分)

1、请同学们结合舌诊内容的学习,对组员舌质舌苔进行分析诊断。10分)

2、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请同学们联系四诊学习内容探讨计算机中医应用思路。15分)

 

评分标准

1题:评阅注意是否将病机与治则前后联系。

作业完成认真、全面,分析正确,自主学习表现好(9-10分)

作业分析不太全面、准确,自主学习表现较好,计8-9分;

作业不完整,分析不太切题,自主学习表现欠佳,计7-8分;

作业缺题多,分析大多不切题,或自主学习未参加,计7分以下

 

2题:评阅是否联系五脏生理功能以及五脏病的辨证要点是否全面。

作业完成认真、全面,分析正确,自主学习表现好(13-15分)

作业分析不太全面、准确,自主学习表现较好,计11-13分;

作业不完整,分析不太切题,自主学习表现欠佳,计9-11分;

作业缺题多,分析大多不切题,或自主学习未参加,计9分以下

 

 

 

中药部分

 

(格式、体例、材料整理及讨论过程考核部分合计为25分;

自主学习问题回答部分为75分)

 

本实践教学部分的问题均为开放性问题,不要求学生们按照统一的模式作答。

评分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有无独立思考(5分)?有无小组内部的意见交流(5分)?在形成报告的过程中,有无查阅相关文献的体现(5分)

另外,报告的PPT内容排布是否优美、是否图文并茂也作为附加项目来考察(10分),因为自主学习不单单是理论课内容的学习,也是实践思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

 

注意:下述的五个问答题,学生仅任选其中的三题作答。虽然每题的分值均为25分,但所反映的实际总分为75分。

 

1、 你认为通过学习常用中药的性状辨识,对于《中医学概论》中药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无助益,为什么(25分)

回答本问题是应考虑结合性状特征,联系中药功效等内容综合作答。

 

2、 为什么相同的药材,出产于不同的地方,疗效和价格会出现差异(25)

可考虑从道地药材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回答。

 

3、 你认为哪些药材不可贮藏太久,为什么(25)

药材贮藏过程中,往往会有风化、走油、自燃等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因素,可以作为回答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4、 砒霜剧毒,但现代药理学将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毒性与疗效的(25)

回答问题时,应考虑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理清砒霜治疗相关疾病的药效机制,再结合中药学的内容进行回答。

 

5、 你觉得使用什么样的联想记忆法可以帮助自己把这些特征记得更牢靠(25)

联想的方法有其固有的特点和适用性,学生可根据课堂中学习过的实际例子灵活作答。

 

方剂部分

自主学习问题(共25分)

1、病例分析:薛某,男,33岁。自述夏季过食西瓜,遂病泄泻之疾,日三五行,至今已五月余。健脾消导之药多尝,终无一效。历时较久,神疲体衰,面色萎黄。纳谷呆滞,嗳腐食臭,腹胀脘闷,肠中雷鸣,小便黄浊,口苦口干。舌尖红,苔白腻。脉沉细略数。请根据其脉症,判断其证候,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8分)

2、二陈汤由哪几味中药组成?以“二陈”命名的意义何在?方中为何配伍生姜、乌梅?6分)

3、外风与内风有何不同?分别举例一首治疗外风和内风的方剂,并写出它们的功效和主治及辨证要点。6分)

4、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专业谈谈计算机如何应用于中医方剂研究。5分)

 

评分标准(共25分)

第一题:内伤湿滞证(2分);解表化湿,理气和中(1分)。藿香正气散(1分)。方中藿香辛温芳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和中,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重用为君。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助运,除湿和中以止泻,同为臣药。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加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具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用为使药。诸药相合,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寒热吐泻腹痛诸症可除。(4分)

第二题:陈汤:半夏15g  橘红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2分)。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二药等量合用,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2分)生姜降逆化痰,一则取其制半夏之毒;一则取其助半夏、陈皮以行气消痰;(1分)少量乌梅生津敛肺,与半夏相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即可兴肺之开阖,又有欲劫之而先聚之意。(1分)

第三题:外风是指风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所致。外风主要表现为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等症。内风大多是指内脏病变所致的风病,其病机有肝风上扰、热盛动风、阴虚风动及血虚生风等。内风之证,常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足废不用、语言蹇涩,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在治疗上,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2分)川芎茶调散【功效】  疏风止痛。【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辨证要点】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2分)镇肝息风汤【功效】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主治】  类中风。【辨证要点】头晕目眩,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得复原,精神短少,脉弦长有力者。(2分)

第四题:

作业完成认真、全面,分析正确,自主学习表现好(4-5分)

作业分析不太全面、准确,自主学习表现较好,计3-4分;

作业不完整,分析不太切题,自主学习表现欠佳,计3分以下。

安徽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4300号  电话:0551-68129004,68129026  传真:0551-68129028